观看记录
  • 我的观影记录
登录
芝加哥

《芝加哥》:爵士时代的罪恶与狂欢

【摘要】

2002年上映的音乐犯罪片《芝加哥》以1920年代美国禁酒令时期为背景,讲述女舞者罗克茜·哈特因情杀入狱后,与律师比利·弗林联手炒作舆论、颠倒黑白的荒诞故事。影片改编自同名百老汇经典音乐剧,凭借凯瑟琳·泽塔-琼斯、芮妮·齐薇格的惊艳表演和鲍勃·福斯风格的歌舞编排,斩获第7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6项大奖。关键词“爵士时代”“媒体操纵”“黑色幽默”贯穿全片,通过纸醉金迷的舞台幻象,揭露司法腐败与娱乐至死的时代症结。

---

浮华幕布下的罪恶之城

1924年的芝加哥,爵士乐与私酿酒交织出癫狂的时代底色。渴望成名的家庭主妇罗克茜(芮妮·齐薇格饰)枪杀出轨情人后,被关进女子监狱,遇见因谋杀姐妹入狱的歌舞明星维尔玛(凯瑟琳·泽塔-琼斯饰)。律师比利·理查德·基尔饰)深谙“真相不如头条重要”的法则,将罗克茜包装成受害天才,利用媒体煽动公众同情。监狱长“妈妈”莫顿(奎恩·拉提法饰)的经典唱段《When You're Good to Mama》更赤裸展现权力与金钱的肮脏交易。

歌舞即谎言的艺术

导演罗伯·马歇尔创新采用“舞台即内心”的叙事手法——罗克茜的幻想歌舞《We Both Reached for the Gun》中,比利像操纵木偶般让她在记者会上表演纯情人设;维尔玛的《All That Jazz》用钢架舞隐喻欲望陷阱。12段歌舞皆成为角色谎言的延伸,现实与表演的边界在探戈舞步中彻底消融。这种表现主义美学致敬了原舞台剧导演鲍勃·福斯,其代表作《歌厅》同样以歌舞解构人性阴暗。

媒体狂欢下的集体癫狂

影片对舆论审判的讽刺至今犀利:记者们高唱《Give Them the Old Razzle Dazzle》时,谋杀案沦为娱乐消遣;匈牙利裔冤案犯的《匈牙利绳索舞》用杂技动作象征司法绞索。当罗克茜和维尔玛最终组成歌舞组合,真相早已无关紧要——公众要的只是更刺激的表演。这种黑色幽默与《日落大道》《红磨坊》形成互文,共同解构了名利场的吞噬性。

---

【总结】

《芝加哥》的魅惑在于用最华丽的歌舞演绎最肮脏的交易。爵士乐掩盖了枪声,镁光灯模糊了血迹,当法庭变成马戏团,每个观众都成了共谋。影片对“娱乐至死”的预言在社交媒体时代愈发尖锐,那些精心编排的“热搜叙事”,何尝不是当代的《Razzle Dazzle》?两位女主角的奥斯卡级表演,让这场罪恶嘉年华闪耀着危险而迷人的光芒。

【用户评论】

1. 豆瓣用户@冰拿铁:“凯瑟琳的维尔玛每个眼神都在说:老娘才是queen!监狱六人组那段《Cell Block Tango》看得人脊背发凉。”

2. 猫眼用户@电影狂人:“看完明白为什么能击败《钢琴师》拿奥斯卡,用歌舞片拍媒体暴力太绝了。”

3. 豆瓣用户@爵士猫:“匈牙利女人的绳索舞是全片最痛心的段落,娱乐至死从来都要祭品。”

4. 猫眼用户@芝加哥往事:“芮妮齐薇格演活了那种又蠢又狠的劲儿,美国梦变美国噩梦。”

5. 豆瓣用户@幕间休息:“比利律师的紫色西装就是整个司法系统的隐喻:浮夸、虚伪、但人人买单。”

导演:
更新:
2025-08-18
备注:
正片
豆瓣:芝加哥

选集播放

选择播放源
切换深色外观
留言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