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王冠 第五季》:王室风暴中的权力、背叛与人性挣扎
摘要
Netflix史诗级剧集《王冠》第五季将镜头对准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王室,以戴安娜王妃与查尔斯王子的婚姻破裂为核心,展现温莎家族最动荡的十年。本季关键词聚焦“王室危机”、“媒体漩涡”与“身份重构”,通过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登基40周年庆典、戴安娜爆炸性访谈、温莎城堡火灾等历史事件,揭露君主制在现代社会中的脆弱性。艾美奖得主伊梅尔达·斯汤顿接棒女王角色,多米尼克·韦斯特与伊丽莎白·德比茨基演绎的查尔斯夫妇矛盾升级,剧集以戏剧张力与历史还原的平衡,引发对权力伦理与个人代价的深刻反思。
---
历史与虚构交织的90年代王室史诗
第五季开篇于1991年,英国王室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。编剧彼得·摩根延续其标志性的“微观历史”叙事,将戴安娜出版传记《戴安娜:她的真实故事》、查尔斯与卡米拉私密录音曝光等事件串联,呈现王室形象如何被现代媒体解构。第3集《蒙巴顿综合征》通过闪回揭示查尔斯对舅公蒙巴顿伯爵的情感依赖,为其性格缺陷提供历史注脚,而第5集《系统》则以温莎城堡火灾隐喻君主制体系的腐朽。
戴安娜:从“人民王妃”到媒体祭品
伊丽莎白·德比茨基饰演的戴安娜贡献了全季最揪心的表演。第7集《无题》重现1995年BBC全景访谈名场面,镜头语言精准复刻戴安娜的蓝色套装与侧坐姿态,台词“这段婚姻里有三个人”直接引用历史原话。剧集并未回避戴安娜利用媒体反制的争议性,其与记者马丁·巴希尔的合作被呈现为双刃剑,既揭露王室冷漠,也加速了她的悲剧性孤立。
女王与君主制的存续博弈
斯汤顿版女王展现出不同于前两任的疲态与锐利。登基40周年演讲中“某些家庭会经历困难时期”的台词,暗示其对王室变革的抗拒。第9集《夫妻》通过女王与菲利普亲王的对话,探讨君主制是否该为子女婚姻失败担责——这场戏的原始剧本参考了传记《菲利普亲王:革命君主》中未公开的私人信件。
查尔斯:王储之位的代价
多米尼克·韦斯特打破既往温和形象,塑造了一个焦虑而工于心计的查尔斯。剧中他游说议员支持离婚的桥段虽无直接史料支撑,但符合《查尔斯三世》传记中描述的“政治操作”倾向。第6集《遗产》里他与戴安娜在肯辛顿宫的对峙戏,通过长镜头调度将权力争夺具象化为空间占领,堪称剧集视听语言的高光时刻。
---
总结
《王冠》第五季以冷峻笔触剖开王室华丽外衣,当戴安娜说出“我不想离婚,但更不想被困住”时,剧集完成了对制度性压迫的终极控诉。相较于前四季对历史宏观叙事的侧重,本季更关注个体在权力结构中的异化——无论是女王对传统的顽固坚守,还是查尔斯对王位的病态渴望,都指向同一个命题:在民主化浪潮中,王室成员首先是人,其次才是符号。这种人性化解读使得虚构场景(如戴安娜与女王最后的晚餐)比严格史实更具情感冲击力。
用户评论精选
1. 豆瓣@雾港:“斯汤顿的眼神戏绝了!看她用沉默应对戴安娜的控诉,瞬间理解什么叫‘君主制的重量’。”
2. 猫眼@皇家兔:“历史还原度争议很大,但德比茨基的戴安娜让我哭光半包纸巾。”
3. 豆瓣@泰晤士河底:“第五季终于撕掉温情面具,把王室拍成《权力的游戏》现代版。”
4. 猫眼@宪政迷:“查尔斯打电话给布莱尔那段明显艺术加工,但权力交接的暗流确实被具象化了。”
5. 豆瓣@胶片盒:“火灾那集的象征手法太刻意,但朱迪·丹奇演的太后值五星!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