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看记录
  • 我的观影记录
登录
种地吧 第三季

《种地吧 第三季》:田园治愈系的深耕与蜕变

摘要

《种地吧 第三季》作为一档聚焦青年返乡务农的纪实综艺,延续了前两季“真实劳作 人文关怀”的核心理念。本季节目以“从零到一的生态农场”为主题,十位常驻嘉宾在500亩土地上挑战有机种植、畜牧养殖与农产品加工,通过镜头记录汗水与欢笑交织的田园生活。关键词“乡村振兴”“青春成长”“慢综艺”贯穿始终,节目不仅展现现代农业技术,更挖掘年轻人与土地的情感联结。豆瓣开分8.9的成绩,印证了其“治愈系天花板”的口碑。

---

破土新生:第三季的升级与突破

与前两季相比,《种地吧 第三季》在内容维度上显著拓宽。节目组将场地从单一农田扩展为复合型生态农场,嘉宾需同时应对水稻种植、蔬菜大棚搭建、羊群养殖等多元任务。首期节目中,成员们因缺乏经验导致育苗失败,却通过请教当地农民、查阅农业书籍实现逆袭,真实呈现“从书本到实践”的成长曲线。

技术赋能:现代农业的年轻化表达

本季一大亮点是对智慧农业的科普。无人机播种、物联网大棚控温等技术的应用,打破了观众对“面朝黄土”的刻板印象。例如第5期“数字化稻田”专题中,成员们学习用手机APP监控土壤湿度,弹幕高频出现“原来种地也能高科技”。这种“硬核知识 轻娱乐”的平衡,成为节目突围同类综艺的关键。

情感共振:土地与人的双向治愈

节目深耕人文叙事,通过细节传递温情。成员蒋敦豪在深夜守候母羊生产、少年组李耕耘因暴雨抢收水稻崩溃大哭等片段,引发观众对“劳动价值”的共情。总导演杨长岭在采访中透露:“我们想拍的不是‘田园牧歌’,而是土地如何重塑年轻人的韧性。”这种真实感让节目在抖音“最解压综艺”投票中位列前三。

---

总结

《种地吧 第三季》用500亩土地丈量了青春的宽度,从技术科普到情感疗愈,节目在“乡村振兴”主题下完成了慢综艺的范式升级。当观众看到成员们用三个月将荒草地变为麦浪翻滚的农场时,收获的不仅是农业知识,更是对生活可能性的重新思考。正如节目slogan所言:“土地不会辜负每一颗认真的种子。”

用户评论

1. 豆瓣用户@麦田守望者:“第三季技术含量飙升!看完立刻下单了阳台种植箱。”

2. 猫眼用户@风吹稻浪:“李昊的种地日记片段看哭我,这才是真正的‘少年感’。”

3. 豆瓣用户@农学在读:“节目组请了农科院专家做顾问,弹幕还能学知识,良心制作。”

4. 猫眼用户@都市牧羊人:“每周的精神充电站,画面美得像纪录片。”

5. 豆瓣用户@碳水教父:“从第一季追到现在,这群男孩真的在土地里长大了。”

导演:
更新:
2025-08-11
备注:
加更版第20期

选集播放

选择播放源
切换深色外观
留言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