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看记录
  • 我的观影记录
登录
那家伙的声音

那家伙的声音

《那家伙的声音》:一场悬而未决的绑架案与媒体的道德困境

文章摘要

2007年韩国电影《那家伙的声音》改编自1991年震惊全国的“李亨浩绑架案”,由朴镇彪执导,薛景求、姜栋元、金南珠主演。影片以真实事件为蓝本,讲述一名9岁男孩遭绑架后,父母与绑匪展开23天惊心博弈,最终却迎来悲剧结局的故事。影片通过新闻主播韩京培(薛景求饰)的视角,尖锐揭露了媒体伦理、警方无能与社会冷漠的多重命题。关键词“真实事件改编”“绑架悬案”“媒体伦理”贯穿全片,导演用冷峻的镜头语言还原了这场至今未破的世纪悬案,留下关于人性与正义的沉重叩问。

---

真实案件与电影叙事的双重震撼

作为韩国三大未解悬案改编电影之一(另两部为《杀人回忆》《青蛙少年失踪事件》),《那家伙的声音》以近乎纪录片的手法复现案件细节。影片开场便呈现绑匪(姜栋元饰)用变声器打来的勒索电话,其阴冷的机械音成为贯穿全片的心理压迫源。导演刻意模糊绑匪形象,仅以电话中的声音和勒索信上的文字作为线索,这种留白手法强化了现实案件中警方的无力感——即便动用15万警力、获得1.87亿韩元赎金,绑匪仍逍遥法外。

薛景求的演技巅峰与家庭悲剧

薛景求饰演的父亲韩京培贡献了教科书级的表演。从最初镇定周旋到逐渐崩溃,他在电视台直播中哽咽念出给绑匪的公开信一幕,成为韩国影史经典片段。影片巧妙利用其新闻主播身份制造戏剧冲突:当私人悲剧成为公共事件,媒体既是他求助的武器,又是放大痛苦的帮凶。金南珠饰演的母亲则呈现了另一种绝望,她保留儿子房间原貌十五年的细节,暗示真实案件中受害者家属承受的终生创伤。

声音设计的心理战与未解之谜

影片最令人毛骨悚然的设计是绑匪始终未露真容,仅凭声音操控全局。导演在结尾大胆播放真实绑匪的录音,其平静到诡异的语调与电影情节形成互文,这种打破“第四面墙”的手法将虚构叙事拉回残酷现实。据韩国警方披露,真实案件中绑匪先后拨打87通电话,甚至嚣张地指导家属“如何躲避警方追踪”,其反侦察能力让案件成为韩国刑侦史上的耻辱。

媒体狂欢下的伦理反思

影片对1990年代韩国媒体生态的批判尤为犀利。当京培在直播中失控落泪时,电视台高层的第一反应是“收视率破纪录了”。这种将私人苦难娱乐化的现象,与绑匪利用媒体传播恐惧的行为形成荒诞对照。导演通过多个电视屏幕的蒙太奇,展现同一悲剧被不同媒体解构成猎奇素材的过程,直指舆论暴力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。

---

结尾总结

《那家伙的声音》之所以能引发持续讨论,在于它超越了犯罪类型片的框架。影片结尾字幕显示“此案公诉期已于2006年到期”,但导演用字幕强调“我们仍记得李亨浩”时,电影便从悬疑叙事升华为一场集体记忆的唤醒仪式。当绑匪的声音在漆黑影院中再度响起,每个观众都成为了真相的追问者。这种艺术处理让影片成为韩国现实主义电影的标杆——它不仅记录悲剧,更逼迫社会直视那些被时间冲刷却从未愈合的伤口。

用户评论

1. 豆瓣用户“雾港”:薛景求对着镜头哭的那场戏,我跟着哭了十分钟,真实事件的力量太沉重了。

2. 猫眼用户“K”:最后听到真实绑匪录音时影院全场倒吸冷气,回家后不敢接陌生电话。

3. 豆瓣用户“冰咖啡”:比起犯罪过程,更震撼的是展现父母如何被希望与绝望反复撕碎。

4. 猫眼用户“朴素的正义”:看完查了原型案件资料,现实比电影更绝望,凶手可能正在某处笑着看这部电影。

5. 豆瓣用户“黑胶”:韩国人拍“无解悬案”的功力太深,不是为破案,是为记住那些被系统辜负的人。

导演:
更新:
2025-08-11
备注:
正片

选集播放

选择播放源
切换深色外观
留言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