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声临其境 第一季》:声音艺术的巅峰对决
文章摘要
《声临其境 第一季》是湖南卫视2018年推出的国内首档原创声音魅力竞演秀,以“声音表演”为核心,颠覆传统综艺模式。节目邀请赵立新、张铁林、朱亚文等实力派演员,通过经典影视片段配音、即兴台词对决等环节,展现声音的多元魅力。首季以豆瓣8.2分的高口碑成为现象级综艺,成功将“配音艺术”推向大众视野。节目独创的“盲听”赛制、专业评审与观众投票结合的模式,既保证了专业性又兼具娱乐性。本文将从节目创意、经典片段、社会影响等维度,解析这档“声音竞技教科书”如何重新定义表演艺术的边界。
颠覆性创意:让耳朵成为主角
作为国内首档聚焦声音表演的综艺,《声临其境 第一季》打破“以貌取人”的娱乐惯性。节目采用三阶段赛制:经典之声(影视配音)、魔力之声(即兴挑战)、声音大秀(舞台剧表演),层层递进考验演员的台词功底、情感张力与临场创造力。总导演徐晴团队特别设计“全息投影”技术,让观众仅凭声音判断表演者身份,这种“去视觉化”的设计,迫使大众重新审视声音在表演艺术中的权重。
教科书级名场面盘点
首季贡献了多个破圈级表演:赵立新用四国语言演绎《功夫熊猫》,展现惊人的语言天赋;朱亚文以低音炮嗓音还原《红高粱》中余占鳌的野性,一句“宝贝儿”登顶热搜;韩雪一人分饰八角配音《头脑特工队》,堪称声音分裂术的极致。节目组精选《霸王别姬》《琅琊榜》等经典IP片段,既考验演员的模仿能力,更要求其对角色有深度理解——潘粤明配音《还珠格格》尔康时,甚至重构了角色的愤怒层次。
专业性与娱乐性的天平
节目组邀请陈凯歌、张国立等影视大咖担任声音指导,从气息控制、共鸣腔运用等专业角度进行点评。第三期“帝王之声”专题中,张铁林与唐国强比拼乾隆与雍正台词时,节目穿插讲解“帝王音”的胸腔发声技巧,这种知识输出消解了竞技的紧张感。而王刚与侯勇的即兴相声对决,则展现声音表演的喜剧可能性,证明专业素养与娱乐效果并非零和博弈。
行业启示与社会回响
《声临其境》的热播推动配音行业从幕后走向台前,带动“配音演员”搜索量增长300%。中国传媒大学顺势开设“影视配音艺术”选修课,而朱亚文等参赛演员的片约报价显著提升,印证市场对台词功底的重新评估。节目衍生出的“声音社交”概念更引发心理学界关注,北京师范大学团队据此发表《声音人格化在媒介传播中的情感投射》研究报告。
结尾总结
《声临其境 第一季》用声音搭建起艺术与大众的桥梁,其成功不仅在于明星效应的加持,更源于对表演本质的回归。当朱亚文用颤抖的声线演绎《白鹿原》中鹿兆鹏的痛哭时,观众终于理解:真正的好表演,闭上眼睛也能看见灵魂。这档节目像一面镜子,照见了被快消文化忽略的专业主义光芒,也为行业树立了“演技本位”的价值标杆。
用户评论
1. 豆瓣用户@声控晚期:“赵立新配《魂断蓝桥》那段,我鸡皮疙瘩掉了一地,这才是教科书级别的声乐控制!”
2. 猫眼用户@麦旋风:“没想到韩雪这么强,之前被颜值耽误的配音大神啊!”
3. 豆瓣用户@影迷老A:“节目证明好演员必须有好台词,某些数字小姐该来看看。”
4. 猫眼用户@声入人心:“每周最期待听老戏骨们‘吵架’,比看电视剧过瘾多了。”
5. 豆瓣用户@配音爱好者:“希望第二季能请更多幕后配音演员,他们值得被看见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