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看记录
  • 我的观影记录
登录
快乐的大人

《快乐的大人》:治愈系都市寓言,笑泪交织的成长物语

【摘要】

综艺《快乐的大人》以沈月、王敬轩等嘉宾的真实生活为切片,通过“野生企划”的即兴挑战,展现成年人如何在琐碎日常中寻找快乐。节目摒弃剧本化设计,以“朋友互助游戏”为核心,用自然流露的幽默与温情解构都市压力,豆瓣开分8.7成为年度黑马。关键词“成人治愈系综艺”“野生感友谊”“反内耗哲学”贯穿始终,既有饭桌即兴喜剧的爆笑名场面,也有深夜谈心触及的成长阵痛,为观众提供了一面照见自我的镜子。

---

一、野生综艺的破局之道:没有剧本的快乐实验

作为芒果TV“小而美”赛道的新尝试,《快乐的大人》以“让成年人重新学会快乐”为命题,采用罕见的无PD制作模式。节目组仅提供基础框架——如“用30元筹备派对”“帮朋友实现童年梦想”等任务,具体执行全凭嘉宾自由发挥。沈月与“野居一家”成员王敬轩、吴宇恒等人在出租屋做饭翻车、街头卖艺筹款等即兴片段,因真实窘态引发弹幕共鸣,网友戏称“演我周末摆烂实录”。

制作人李甜在采访中透露:“我们刻意保留拍摄中的卡顿、穿帮镜头,这种‘未完成感’恰恰是当代年轻人对抗精致的武器。”这种反工业化的制作思路,与关键词“野生感友谊”深度绑定,让节目在《向往的生活》等慢综艺中脱颖而出。

二、快乐方法论:从社恐到社牛的治愈路径

节目心理学顾问黄启团提出“快乐的三层递进”:第一层是沈月用夸张模仿化解尴尬的“伪装式快乐”,第二层是集体完成挑战后的“成就型快乐”,第三层则是第五期暴雨夜坦诚脆弱时的“接纳式快乐”。这种递进结构巧妙呼应了“成人治愈系综艺”的核心价值。

特别企划“社恐改造计划”成为高光片段:内向的吴宇恒被推举为街头采访主持人,从手足无措到逐渐放松的过程,被剪辑成15分钟“社牛进阶教学”。豆瓣小组分析指出,这种“安全范围内的冒险”设计,比《五十公里桃花坞》的强社交实验更易引发普通观众共情。

三、快乐哲学的当代隐喻:对抗焦虑的温柔革命

在“反内耗哲学”的呈现上,节目通过细节构建隐喻体系。第三期“断电24小时”企划中,嘉宾们用蜡烛照明玩桌游、用蓝牙音箱开露天KTV,弹幕高频出现“电子戒断”“低物欲快乐”等关键词。中国传媒大学教师周逵评价:“这档节目把‘附近性’理论综艺化了,它证明快乐不需要远方,而是对当下关系的深度挖掘。”

这种价值观与《蜡笔小新》《请回答1988》等经典作品形成跨时空对话。当沈月哭着说“原来不用等功成名就也能被爱”时,B站混剪视频获得237万播放量,佐证了节目对都市孤独症候群的精准狙击。

---

【总结】

《快乐的大人》像一份动态的“成人快乐指南”,用毛边感的真实打破综艺的第四面墙。当沈月和王敬轩在天台大喊“失败也没关系”时,节目已超越娱乐产品范畴,成为Z世代的精神减压阀。它或许没有顶级制作的炫目特效,但那些吃泡面聊人生的夜晚,恰恰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治愈良药。

【用户评论】

1. 豆瓣@麻酱凉面:“看完连夜给闺蜜发消息:我们也要做野居一家!”

2. 猫眼@火山口在逃熔岩:“国产综艺终于有人敢说‘快乐不必有意义’了”

3. 豆瓣@碳酸危机:“建议纳入医保,本社畜每期看完电量 20%”

4. 猫眼@环形废墟:“沈月找王敬轩借钱买冰淇淋那段,是我今年看过最动人的偶像剧”

5. 豆瓣@夜间飞行:“节目组在下一盘大棋,他们其实在教我们重建附近的社会学”

导演:
主演:
更新:
2025-08-18
备注:
加更版第10期

选集播放

选择播放源
切换深色外观
留言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