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约翰和洞》:一场荒诞与现实的超现实寓言
摘要
《约翰和洞》(John and the Hole)是2021年上映的一部心理惊悚片,由西班牙导演帕斯卡·西芒(Pascual Sisto)执导,编剧尼古拉斯·贾科本科(Nicolás Giacobone)曾参与《鸟人》的剧本创作。影片讲述13岁少年约翰将家人囚禁在废弃地洞中,独自享受“成人自由”的诡异故事。关键词聚焦于“心理惊悚”“家庭寓言”与“成长异化”,通过极简叙事和超现实氛围,探讨童年与成年的模糊边界。电影入围第74届戛纳电影节“一种关注”单元,以其冷峻的视觉风格和开放式隐喻引发争议。
---
剧情解析:一场精心策划的“成人游戏”
影片开场以近乎纪录片的冷静镜头,展现中产家庭平淡的日常生活。13岁的约翰(查理·肖特韦尔饰)沉默寡言,却在某日突然用麻醉剂迷晕父母和姐姐,将他们囚禁于后院的地洞。这个深坑曾是未完工的游泳池,如今成为约翰“实验”的舞台——他模仿成人举止:独自驾车、品酒、甚至邀请同学来家中开派对,试图通过掌控他人来理解“成年”的含义。
导演刻意淡化动机解释,转而用大量留白制造不安感。约翰擦拭父亲的手表、试穿母亲的高跟鞋等细节,暗示他对成人身份的扭曲认知。被囚禁的家人从惊恐到麻木的转变,则隐喻家庭关系的空洞化。影片第三幕的暴雨场景极具象征性:地洞积水濒临淹没,而约翰选择撑伞旁观,将荒诞推向高潮。
视听语言:冷色调下的心理迷宫
西芒采用4:3画幅和低饱和度色调,营造出如实验戏剧般的封闭感。固定机位长镜头频繁出现,例如约翰面无表情地注视电视新闻的画面持续近两分钟,强化角色的疏离特质。声音设计同样精妙:地洞里的滴水声、远处隐约的警笛声,构成无形的心理压迫。
配乐几乎缺席,仅有的几段电子音效出现在约翰“扮演成人”时,尖锐的音色讽刺着这场角色扮演的虚妄。这种极简主义手法与《狗牙》《龙虾》等欧式寓言电影一脉相承,但《约翰和洞》更强调美国郊区特有的冷漠美学。
隐喻体系:成长创伤的社会切片
影片英文名“John and the Hole”中的“洞”具有多重指涉:既是物理空间的囚笼,也象征青春期心理的缺口。约翰对成人权力的病态迷恋,折射出当代教育中“成熟”定义的混乱。片中反复出现的智能手机、游戏机等物件,暗示数字时代对情感连接的侵蚀。
导演在访谈中提及:“这不是关于一个男孩,而是关于所有人未愈合的童年。”开放式结局中,获救的家人与约翰共进晚餐却无人提及地洞事件,这种集体沉默成为对家庭沟通失效的终极讽刺。
---
总结
《约翰和洞》以惊悚类型为外壳,内核却是对成长本质的哲学追问。它拒绝提供简单答案,而是用近乎残酷的冷静,逼迫观众审视自己与家庭的关系。影片的争议性恰恰源于其拒绝妥协的艺术表达——那些未被填满的“洞”,正是留给现实的思考空间。
用户评论精选
1. 豆瓣用户@荒原狼:“像一场醒不来的噩梦,看完后三天还在想那个地洞。”
2. 猫眼用户#Luna:“导演太会拿捏心理恐怖了,每个镜头都让人坐立不安。”
3. 豆瓣用户@冰拿铁不加糖:“这不是恐怖片,而是最真实的家庭教育警示录。”
4. 猫眼用户#Marshall“小男孩的演技绝了,一个眼神就能让你后背发凉。”
5. 豆瓣用户@空椅子实验:“年度最致郁电影,但奇怪的是我想推荐给所有人看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