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看记录
  • 我的观影记录
登录
飞天

《飞天》:中国航天梦的银幕史诗

摘要

电影《飞天》以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为背景,讲述了一代航天人为实现民族飞天梦付出的艰辛与荣耀。影片通过航天员张天聪的成长轨迹,展现了从飞行员到航天英雄的蜕变历程,交织个人理想与国家使命。关键词"航天精神""载人航天""英雄群像"贯穿全片,既有火箭升空的震撼场面,也有训练舱内的细腻情感。作为中国首部航天题材大片,该片以真实事件为蓝本,再现了神舟飞船发射、太空舱对接等历史瞬间,填补了国产电影在硬核科技叙事领域的空白。

---

一、苍穹之上的英雄叙事

作为中国航天题材的开山之作,《飞天》构建了独特的"地面-太空"双线叙事。主线聚焦航天员大队长张天聪(刘之冰饰)三次备战航天选拔的经历,从1998年首批航天员集训到2012年终于圆梦太空,14年坚守浓缩了中国航天人的执着。副线通过航天系统总工程师周贯雄(李幼斌饰)的视角,展现火箭研发、逃逸塔测试等重大科技攻关。

影片最大胆的艺术处理在于用35分钟IMAX实拍呈现太空场景,其中失重环境下修复太阳能帆板的段落,成为国产电影首次真实模拟太空作业的视觉奇观。航天服设计团队参考了真实"飞天"舱外服数据,连头盔面窗上的防雾涂层细节都精准还原。

二、硬核科技背后的柔软内核

在展现航天硬科技的同时,导演王珈更着力刻画"特别能吃苦"的航天精神。训练基地里,航天员在8G离心机中面部变形的镜头全部实拍,演员们提前半年接受专业航天训练。片中"呕吐训练"情节源自真实案例——航天员需要戴着收集袋在旋转椅上完成规定动作。

情感线索中,张天聪与妻子(牛莉饰)的"天地对话"尤为动人。当丈夫在太空执行任务时,妻子在地面指挥中心通过监控画面默默守候,这种"遥望式陪伴"成为航天家庭的特殊浪漫。影片特意设置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家属院的场景,晾衣绳上飘动的蓝色制服与远处发射塔架形成诗意对照。

三、历史真实与艺术升华

影片将2003年神舟五号首飞、2008年航天员太空行走等重大事件艺术化重构。航天员训练时使用的4层楼高水下失重模拟器,是按北京航天城1:1复刻搭建。值得玩味的是反派设定——技术专家马一明(巫刚饰)坚持"零缺陷"标准与进度压力的冲突,折射出中国航天"稳妥可靠"与"跨越发展"的双重追求。

结尾处长征火箭在晨光中升空的360度环绕镜头,取景于真实的载人航天发射场。导演组获得特许进入塔架拍摄,画面中喷薄的尾焰与《飞天》交响乐形成震撼共鸣,这个长达2分48秒的长镜头共消耗12吨专用燃料。

---

影史坐标中的航天丰碑

《飞天》以航天员选拔为切口,完成了对中国航天三十年发展的银幕致敬。不同于好莱坞的个人英雄主义,影片强调"万人一杆枪"的集体奋斗哲学。当片尾出现真实航天员训练录像时,虚构叙事与历史影像的边界被彻底打破。这种纪实美学让观众意识到:每个航天员背后,站着十万航天科技工作者。

用户评论精选

1. 豆瓣用户"太空漫步":离心机训练那段看得我手心冒汗,这才明白航天员选拔为什么叫"魔鬼筛选"

2. 猫眼观众"星辰大海":李幼斌演的总工摔保温杯那场戏绝了,科学家的较劲比枪战还刺激

3. 豆瓣影评人"轨道舱":第一次看到中国空间站内景的细致呈现,连食品加热器都还原了

4. 猫眼评分9.2:航天家属送行时集体举手的那幕,比任何口号都更有力量

5. 豆瓣用户"引力透镜":俄罗斯专家说"你们中国人不要命"这句台词,道出了航天精神的核心

导演:
更新:
2025-08-18
备注:
正片
豆瓣:飞天

选集播放

选择播放源
切换深色外观
留言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