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看记录
  • 我的观影记录
登录
我们这十年

《我们这十年》:微观叙事中的时代史诗

【摘要】

作为庆祝党的二十大献礼剧,《我们这十年》以11个独立单元剧串联起2012至2022年的中国社会变迁。该剧通过“小人物 大事件”的创作手法,将脱贫攻坚、科技强国、文化自信等时代命题融入普通人的生命故事中,豆瓣评分8.4分。关键词“单元剧”“时代记忆”“平民史诗”贯穿全片,既有《唐宫夜宴》对传统文化创新的生动诠释,也有《热爱》中边疆支教青年的热血成长。不同于传统主旋律的宏大叙事,该剧用200多个真实原型提炼出的生活细节,构建了一幅兼具烟火气与时代感的立体画卷。

单元剧架构下的时代切片

采用“11个导演 11个故事”的创作模式,《我们这十年》每集聚焦不同领域:

- 《一日三餐》通过肠粉店老板的视角,展现八项规定带来的社会风气变革

- 《前海》记录粤港澳青年创业者的跌宕历程

- 《沙漠之光》以光伏项目工程师为主角,折射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成就

每个单元保持30-40分钟篇幅,在有限时长内完成人物弧光塑造。如《砺剑》单元中,军事演习的宏大场面与特种兵战士的家书形成强烈反差,这种“见微知著”的叙事策略,成为该剧突破主旋律创作窠臼的关键。

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平衡

创作团队历时9个月调研,从200多个案例中筛选素材:

1. 《唐宫夜宴》单元复刻了郑州歌舞剧院真实的编舞过程

2. 《坚持》单元中社区工作者的故事,取材于武汉抗疫期间2000份采访记录

3. 服装道具严格还原时代特征,如2015年的智能手机型号、2020年的防疫物资

这种纪实美学风格,使得“建党百年”“脱贫攻坚”等抽象政策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场景。在《西乡明月》单元中,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通过一对乡村母子的命运转折展现,避免了概念化表达。

多维度呈现发展命题

剧集在主题挖掘上呈现三大特色:

- 科技线:从《未来已来》的5G研发到《理想生活》中跨境电商,展现创新驱动发展

- 文化线:《热爱》的足球少年与《唐宫夜宴》的舞蹈演员,构成软实力建设的双生花

- 民生线:《前海》的创业孵化器与《一日三餐》的市井烟火,共同勾勒共同富裕图景

特别在《沙漠之光》单元,中国工程师与北非村民的互动,巧妙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。这种国际视野的融入,拓展了献礼剧的叙事格局。

【总结】

《我们这十年》的成功在于将“我们”作为叙事主体,用显微镜般的镜头语言记录普通人的高光时刻。当《坚持》单元里社区工作者爬楼梯的喘息声与《砺剑》中战机轰鸣形成蒙太奇式呼应,个体命运与时代进程完成同频共振。该剧证明主旋律作品同样可以兼具艺术性与观赏性,那些藏在生活褶皱里的感动,或许正是对“这十年”最生动的注脚。

【用户评论】

1. 豆瓣用户@光影诗人:“《唐宫夜宴》让我哭湿半包纸巾,传统文化创新原来可以这么热血”

2. 猫眼用户@追剧狂魔:“每个单元都能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,这才是真正的国民剧”

3. 豆瓣用户@沙漠之狐:“《沙漠之光》的跨国故事线比想象中精彩,中国工程师的咖啡杯里装着星辰大海”

4. 猫眼用户@文艺老青年:“主旋律拍出生活流的味道,肠粉店老板的十年就是广东的十年”

5. 豆瓣用户@纪录片爱好者:“建议搭配《辉煌中国》纪录片观看,虚构与非虚构的互文太妙了”

更新:
2025-08-18
集数:
第44集完结

选集播放

选择播放源
切换深色外观
留言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