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心居:都市家庭的情感浮世绘
《心居》是由滕华涛执导,海清、童瑶、张颂文领衔主演的都市家庭情感剧。该剧改编自鲁迅文学奖得主滕肖澜的同名小说,以“买房”为切入点,围绕上海顾家展开,细腻描绘了当代都市人在家庭、婚姻、职场中的挣扎与成长。剧中通过外地媳妇冯晓琴与上海大姑姐顾清俞的双线叙事,呈现了不同阶层、不同背景的女性在都市生存中的困境与抉择,写实风格与情感张力并存,引发观众对家庭关系与自我价值的深层思考。
剧情脉络与人物塑造
冯晓琴作为嫁入上海的外地媳妇,十年间全心投入家庭,却始终难以真正融入。丈夫意外离世后,她陷入经济与情感的双重危机,不得不在照顾老小的同时寻找自立之路。从送外卖到开办养老院,她的挣扎与蜕变折射出底层女性在都市中的坚韧。另一边,顾清俞作为职场精英,表面光鲜却深陷情感困惑,与初恋施源的重逢揭开阶层差异与婚姻现实的伤疤。两人的命运交织,展现了家庭内部的矛盾与和解。
剧中角色塑造丰满,冯晓琴的“卑微与强悍”、顾清俞的“精致与脆弱”、施源的“理想与妥协”均具代表性。家庭场景的刻画极具烟火气,如老弄堂的日常、饭桌间的暗涌,均赋予剧情真实感。此外,剧中通过多组人物关系(如顾士宏的父辈焦虑、展翔的市井智慧)延展出现代都市的众生相,凸显“家”既是港湾也是牢笼的双重性。
社会议题与情感内核
《心居》远超家庭伦理剧的范畴,深刻触及阶层分化、城乡差异、中年危机等社会议题。冯晓琴的“买房执念”不仅是生存需求,更是对身份认同的渴望;顾清俞的婚姻选择则揭露了精英群体的情感空洞。剧中未刻意煽情,而是通过细节堆叠(如一碗红烧肉、一场家庭争吵)传递温度,引发观众共鸣。
导演滕华涛延续其现实主义风格,镜头语言克制而精准。例如,冯晓琴送外卖时穿梭于高楼与窄巷的对比画面,隐喻了都市的割裂感。剧本改编在保留原著文学性的基础上,强化了戏剧冲突,但避免了狗血化处理,使人物行为逻辑始终贴合现实。
观众反馈与市场回声
“海清的演技再次封神,冯晓琴哭戏让我彻夜难眠”
“这不是悬浮剧,是每个普通人生活的镜子”
“顾清俞人设虽讨厌,但童瑶演出了她的可怜与可恨”
“买房只是表象,真正讲的是人心如何安放”
“年度最佳家庭剧,台词句句扎心又治愈”
《心居》以细腻笔触剖开都市家庭的复杂肌理,既呈现了生存的艰辛,也昭示了人性的暖光。其价值不在于提供答案,而是引发对“何以为家”的持续追问——无论是物理空间的居所,还是心理意义的归属,最终都需要与自我和解才能真正抵达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