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看记录
  • 我的观影记录
登录
糜骨之壤

《糜骨之壤》:一场生态寓言与人性拷问的黑色诗篇

摘要

波兰导演阿格涅丝卡·霍兰的《糜骨之壤》(2017)改编自奥尔加·托卡尔丘克的同名小说,以一场离奇谋杀案为引,撕开人与自然对抗的残酷真相。影片关键词“生态复仇”、“女性觉醒”与“道德困境”交织,讲述退休女教师雅尼娜在波兰边境森林中,以星象为指引追查偷猎者连环死亡事件的故事。冷峻的摄影与荒诞的叙事风格下,影片既是悬疑片,更是一曲对现代文明暴力的控诉。女主角的偏执与诗意,将观众拖入一场关于正义界限的思辨漩涡。

---

剧情解析:雪地里的血色寓言

1. 序幕:暴风雪中的第一具尸体

影片开场于波兰与捷克交界的幽闭山村,暴风雪中发现的邻居“大脚”尸体,揭开了连环死亡的序幕。雅尼娜(阿格涅什卡·曼迪特饰)——这位沉迷占星、痛恨人类中心主义的老妇人,坚信这是动物对偷猎者的复仇。导演以“动物视角”的镜头语言(如鹿群凝视、狗的主观镜头)强化生态主题,死亡现场残留的动物足迹成为隐喻符号。

2. 疯狂与理性的拉锯战

随着更多偷猎者离奇死亡,雅尼娜的星象笔记与警方调查形成荒诞对照。她将受害者对应黄道十二宫,声称“行星连珠触发天罚”。影片刻意模糊现实与幻想的边界:观众既能看到偷猎者虐杀动物的实证,也需质疑雅尼娜是否借“生态正义”之名行私刑之实。这种道德暧昧在“毒杀野猪宴”一场戏达到高潮——村民狂欢食用被投毒的野猪,最终集体中毒,黑色幽默中渗出刺骨讽刺。

3. 女性视角下的自然书写

雅尼娜与律师迪迦(雅库布·吉尔斯扎尔饰)的互动,揭示男性逻辑与女性直觉的冲突。迪迦试图用法律解释死亡,而雅尼娜的预言笔记更像原始巫术的现代变体。影片通过她与女邻居“灰夫人”的友谊,构建了一个“边缘女性同盟”:她们收养流浪狗、对抗男权主导的狩猎文化,最终在雪地焚毁偷猎证据的场景,完成对文明暴力的象征性反抗。

---

总结:雪融之后,罪孽何往?

《糜骨之壤》的震撼力在于其拒绝简单答案。当雅尼娜在结尾独白中质问“谁有权利定义疯狂”,影片已超越环保议题,直指人类中心主义的傲慢。霍兰用冷调画面与突然插入的动物惨叫,迫使观众直面物种间的权力不对等。这片糜骨之壤上,雪会掩盖血迹,但人性的污浊终将在春日融雪后暴露无遗。

---

用户评论精选

1. 豆瓣用户“冰原狼”:★★★★☆

“每一帧都在质问:当法律纵容罪恶,私刑是否成了唯一的救赎?曼迪特的表演让人脊背发凉。”

2. 猫眼用户“雾中风景”:★★★★★

“比谋杀更可怕的是村民吃毒野猪时的笑脸,人性之恶比兽骨更糜烂。”

3. 豆瓣用户“K星异客”:★★★☆☆

“符号堆砌略刻意,但森林晨雾中鹿群凝视的镜头值一颗星。”

4. 猫眼用户“沉默回声”:★★★★☆

“环保版《七宗罪》,波兰森林里的女版堂吉诃德,疯得令人心碎。”

5. 豆瓣用户“雪国列车”:★★★☆☆

“小说改编失了托卡尔丘克的轻盈感,但动物尸骸与星象图的碰撞依然震撼。”

更新:
2025-08-18
备注:
正片
豆瓣:糜骨之壤

选集播放

选择播放源
切换深色外观
留言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