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看记录
  • 我的观影记录
登录
皮帕 2023

《皮帕》:2023年女性视角下的战争史诗

摘要

2023年上映的电影《皮帕》以1971年印巴战争为背景,改编自真实事件,讲述印度女军官皮帕·马尔(Pippa Malhotra)带领士兵驾驶装甲车“皮帕号”参与东巴基斯坦(今孟加拉国)解放战争的故事。影片由印度导演拉贾·克里希纳·梅农执导,新生代演员伊莎·古普塔担纲主演,通过女性视角重新诠释战争中的勇气与人性。关键词“战争史诗”“女性成长”“历史还原”贯穿全片,细腻刻画了皮帕从军校毕业生到战场指挥官的蜕变,同时以高规格动作场面和真实历史细节赢得观众好评。影片在印度本土票房突破5亿卢比,并入围第69届印度国家电影奖最佳摄影提名。

---

历史背景与创作灵感

影片片名“皮帕”源自印度军方对PT-76两栖坦克的昵称,这种坦克在1971年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。导演梅农耗时三年查阅军方档案,并采访了原型人物皮帕·马尔中尉的战友,力求还原战争全貌。影片开场以纪录片形式交代东巴基斯坦(今孟加拉国)独立运动的起因,1971年3月巴基斯坦军队对孟加拉民众的镇压事件,为后续印度参战埋下伏笔。历史学者拉吉夫·夏尔马评价:“这是首部以孟加拉视角呈现该战争的商业电影。”

剧情主线与人物弧光

故事从皮帕(伊莎·古普塔饰)在军校遭受性别歧视展开,她通过战术推演比赛证明实力,却被派往后勤部门。战争爆发后,因兄长负伤,她临危受命指挥“皮帕号”坦克连。影片中段长达28分钟的夜袭戏成为高潮,皮帕利用沼泽地形诱敌深入,以寡敌众摧毁巴基斯坦军队防线。编剧刻意淡化英雄主义,转而展现皮帕面对平民伤亡时的心理挣扎——当她发现误袭难民营时,违抗命令暂停进攻的情节引发伦理讨论。

视听语言与符号隐喻

摄影指导阿维纳什·阿隆卡尔采用青灰色调呈现战场肃杀感,坦克内部密闭空间的手持镜头增强压迫感。符号运用尤为精妙:皮帕随身携带的锡克教经文《古鲁格兰特·萨希布》,既暗示其锡克族身份,又隐喻精神信仰与战争暴力的冲突。配乐融合了孟加拉民谣《我们金色的孟加拉》变奏,在坦克碾压稻田的画面中形成声画对立。

争议与历史修正

影片在巴基斯坦引发抗议,巴外交部指责其“歪曲历史”。但印度退役将领桑贾伊·乔汉在《印度防务评论》撰文指出,影片准确还原了PT-76坦克在加里布尔战役的战术作用。值得关注的是,孟加拉裔历史学家塔斯利玛·纳西尔认为影片弱化了当地自由战士的贡献:“这仍是印度中心主义的叙事,尽管它尝试了平衡。”

---

总结

《皮帕》的成功在于将类型片框架与历史反思结合,伊莎·古普塔的表演打破了印度电影对女性角色的传统设定。当皮帕最终用坦克残骸为难民搭建临时桥梁时,战争机器的暴力性与人道主义关怀形成戏剧性统一。影片虽未能完全超越民族叙事局限,但其对战争复杂性的呈现,为南亚历史题材电影树立了新标杆。

用户评论

1. 豆瓣用户@孟买之夜:“坦克舱内汗水与油污的质感太真实了,伊莎的表演让人忘记她曾是宝莱坞歌舞片明星。”

2. 猫眼用户@历史迷:“军事细节考究,但感情线略显突兀,3.5星。”

3. 豆瓣用户@河内旅人:“看到孟加拉难民举着火把穿越沼泽时哭了,这段应该出自真实事件。”

4. 猫眼用户@装甲兵退役:“PT-76的机动性还原度满分,父亲说和他们当年操作的手感一模一样。”

5. 豆瓣用户@女性主义观察:“皮帕用发卡修坦克电路板的镜头,比任何口号都更有力量。”

导演:
更新:
2025-08-18
备注:
正片
豆瓣:皮帕 2023

选集播放

选择播放源
切换深色外观
留言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