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看记录
  • 我的观影记录
登录
欢笑老弄堂

《欢笑老弄堂》:沪上烟火气中的温情喜剧盛宴

【摘要】

都市轻喜剧《欢笑老弄堂》以上海石库门弄堂为舞台,用诙谐笔触描绘市井小人物的悲欢离合。关键词“沪派喜剧”“弄堂文化”“邻里温情”贯穿全剧,通过七户居民鸡飞狗跳的日常,展现本土化生活哲学。剧中既有拆迁矛盾、代际冲突等现实议题,又有沪语俚语构建的独特幽默体系,被观众誉为“弄堂版《请回答1988》”。孙艺洲、邓家佳等演员的精准演绎,让这部充满生煎包香气与吴侬软语的作品,成为2024年接地气的黑马剧集。

石库门里的喜剧浮世绘

作为首部聚焦上海老式里弄的连续剧,《欢笑老弄堂》在虹口区实景搭建的“福安里”中,巧妙复刻了老虎窗、亭子间等海派建筑符号。编剧采用单元剧形式,以准备动迁的弄堂为引线,串联起爆笑理发师、固执老裁缝、网红主播等典型角色。其中修鞋匠阿德(孙艺洲饰)与租客林小满(邓家佳饰)的“假结婚”闹剧,既呈现了上海户籍政策的现实肌理,又衍生出“蟹粉小笼包暗战”“晾衣杆江湖”等名场面。

市井幽默中的文化密码

该剧最大亮点在于用沪语喜剧解构都市焦虑。第二集“马桶间的战争”中,三户人家共用卫生间的窘境,通过快节奏的方言台词和肢体喜剧,将上海人的“螺蛳壳里做道场”精神可视化。导演特意保留70%的上海话对白,诸如“侬脑子瓦特啦”等俚语既制造笑料,也成为外地观众了解海派文化的窗口。弄堂口烟纸店作为信息集散地,见证着从“股票认购证”到“直播带货”的时代变迁。

温情底色下的现实观照

在嬉笑怒骂的表层下,剧集对城市化进程中的身份认同有着细腻刻画。第14集“亭子间钢琴声”中,老钢琴家与外卖小哥的音乐碰撞,隐喻着弄堂文化的新老共生。而“七十二家房客”式的空间博弈,实则探讨了传统邻里关系在现代社会的存续可能。最终集拆迁投票戏份,用一场全员参与的“弄堂电影节”达成和解,彰显了主创对城市记忆的温柔致敬。

【总结】

《欢笑老弄堂》成功将地域特色转化为普世情感,石库门天井里的家长里短,恰是当代中国都市生活的微缩景观。当阿德最终选择放弃拆迁款守护老屋时,镜头掠过斑驳的爬山虎与崭新的玻璃幕墙,完成对“何以为家”的诗意回答。这部充满葱油饼香气的作品证明,真正的喜剧永远生长在生活的裂缝里。

【用户评论】

1. 豆瓣用户@弄堂小囡:“孙艺霞的修鞋匠完全就是我爷叔的样子!每集片尾的沪语童谣彩蛋太戳泪点了”

2. 猫眼用户@海派清口爱好者:“建议搭配字幕食用,有些笑点只有懂‘老克勒’梗的人才get得到”

3. 豆瓣用户@影视民工:“邓家佳在菜场砍价那段长镜头,简直是市井喜剧表演教科书”

4. 猫眼用户@石库门原住民:“拆迁投票那集看哭了,编剧绝对在虹镇老街采过风”

5. 豆瓣用户@喜剧研究员:“近年少有的不靠网络段子堆砌的真·地域喜剧,希望出方言版”

导演:
更新:
2025-08-22
集数:
第30集完结

选集播放

选择播放源
切换深色外观
留言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