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看记录
  • 我的观影记录
登录
我叫刘传说

《我叫刘传说》:草根英雄的抗战传奇

【摘要】

抗战剧《我叫刘传说》以诙谐质朴的笔触,塑造了炊事兵刘传说从伙夫到战斗英雄的成长史。该剧通过“厨艺救国”的创新设定,将山西面食文化与抗日智慧巧妙结合,在2015年播出时以“非典型英雄”形象引发热议。剧中钱泳辰饰演的刘传说凭借“菜刀战术”和民间智慧,既展现了小人物的家国情怀,又打破了传统抗战剧的刻板框架。关键词“草根英雄”“厨艺抗战”“民间智慧”贯穿全剧,在严肃历史背景下开辟出兼具烟火气与热血感的叙事新路径。

一、锅铲与枪杆的另类交响

故事始于1941年太行山区的岳太县,大字不识的伙夫刘传说因擅做刀削面被称作“面神”,却在日军扫荡中意外用厨具反杀敌人。这个开篇奠定了全剧“以厨具为武器”的戏剧内核——菜刀格斗术、辣椒粉烟雾弹、铁锅防弹盾等设计,将民间生存智慧转化为战斗创意。不同于传统英雄的完美形象,刘传说偷懒耍滑的性格缺陷与关键时刻的胆识形成鲜明反差。

二、面食文化里的抗战密码

编剧巧妙利用山西面食文化构建剧情线索:面团传递情报、醋坊作为联络站、刀削面技法演化成近身格斗术。在护送密码本的核心任务中,刘传说团队将情报藏入空心底的“空心刀削面”,这种“舌尖上的谍战”成为全剧高光段落。民俗学者指出,该剧首次系统呈现了晋中饮食文化在抗战中的特殊作用,如第18集“面艺大赛诱敌”桥段,就还原了真实历史中汾阳老乡用饸饹床子制造土炮的案例。

三、非典型英雄的成长弧光

钱泳辰的表演精准捕捉到人物三重转变:从“保饭碗”的生存本能,到“护乡亲”的责任觉醒,最终升华为“为天下人做饭”的革命信仰。第23集他在炮火中坚持为伤员煮面的场景,用食物作为精神符号的设定令人动容。导演曾透露,刘传说设计炸碉堡时念叨“火候要够”的台词,正是对中华厨道“五味调和”哲学的战斗化诠释。

【用户评论】

1. 豆瓣用户@面食主义者:“看完想学刀削面!把菜刀玩出加特林的效果,编剧脑洞服了”

2. 猫眼用户@历史迷:“辣椒粉烟雾弹比手雷好用,这才是符合农民智慧的抗日剧”

3. 豆瓣用户@影视侦察兵:“钱泳辰把‘怂勇’演活了,英雄也可以是怕死但更怕辜负别人的普通人”

4. 猫眼用户@晋文化研究员:“看到刀削面技法申请非遗的剧情,突然泪目”

5. 豆瓣用户@抗战剧迷:“比手撕鬼子真实,比神剧深刻,可惜宣传太少”

【结语】

《我叫刘传说》以饮食文化为切口,用一碗刀削面的热气氤氲出抗战岁月的民间韧性。当刘传说最终站在授勋台上掏出擀面杖敬礼时,完成的是对英雄定义的生动重构——保家卫国的力量,本就生长在柴米油盐的寻常生活中。这种带着面粉香气的英雄叙事,为抗战题材提供了值得品味的创新样本。

导演:
更新:
2025-08-22
集数:
第27集完结

选集播放

选择播放源
切换深色外观
留言
回到顶部